[李红平]:感谢栗燕杰先生的精彩发言,栗燕杰副研究员提出利用科技的手段,从第三方测评角度助力司法行政的常态化、规范化的公正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建立开放、公开、透明阳光司法机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2021年科技法治建设峰会就此告一段落,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的莅临和支持,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要靠法治守卫,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以智慧法治为支点,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共同绘制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壮丽画卷,本次科技法治建设峰会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20:48]

[栗燕杰]:最后提出三个命题,没有规范的公权力运行,就没有充满底气的公开。只有依托信息平台和科学技术,才能让公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依靠科技助力,让公开常态化、可及化和易懂化。未来已来,我们要推进检务公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利用需求普惠,让检务公开做到既能看得见,又能读得懂,人民群众还能听得进去,有问题还能跟行政机关、检察机关进行对话和问答,需要检察机关和科技公司形成合力,不断努力。谢谢大家!  [20:48]

[栗燕杰]:检务公开各地存在的差别,通过2020年排名我们看到,跟科技的结合,检务公开的水平,人民群众知情权的满足,检务公开服务于社会治理等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新媒体公开成效斐然,群众使用方面还可以更加便利,欣喜地看到检察听证网已经上线试运行。对于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人而言要关注法治发展,要根据法治的变化对平台进行及时更新,也因此我们提出了全民开放、多元共享、与时俱进的理念,特别提出实现从宣传模式迈向正在进行的公示模式和今后的推送模式。视力障碍群体怎么利用科技获取检察院、司法机关相关的信息和政策?需要我们用信息无障碍的方式进行提升。  [20:47]

[栗燕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室助理研究员]:科技助推法治第三方评估视角下检务公开的成效与展望,在我们的公权力公开里检务公开起步不算晚,想分享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智慧检务科技发展为什么要关心检务公开的问题?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到十九大报告都对检务公开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从一开始的机构公开到现在的办事公开,到跟公益诉讼相关的公示、公告公开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检务公开不是仅仅放到门户网站上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更有利于传播,需要增加影响力,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2012年到现在,对检务公开进行了连续的第三方评估,评估发现检务公开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47]

[李红平]:感谢精彩发言,公益诉讼智慧平台的升级建设,促进行政公益诉讼的智能化发展,是解决行政公益诉讼难点问题的重要组成。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室助理研究员栗燕杰,为我们带来“科技助推法治第三方评估视角下的检务公开的成效与展望”的主题分享。  [20:37]

[练育强]:三、行政公益诉讼智能化的展望。检察公益诉讼还是行政公益诉讼,核心公益诉讼解决两点,第一,尤其是检察公益诉讼,“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的职权,涉及到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我们有200多部法律对行政机关职权进行规定,这里边需要检察机关判断,怎么判断?第一建立平台,当行政机关违法以后,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利益受到损害,关于证据认定问题,必须利用大量的案例数据库,现在统计数据一千多份,在这些判例中怎么解读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受到损害?这就是两个思路。我就汇报这么多,谢谢!  [20:36]

[练育强]:二、行政公益诉讼的现状。1、公益诉讼在四大检察中的地位。检察机关包括四大检察,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其中,公益诉讼检察从2015年才开始试点,2017年开始实施。从最高检报告可以看出,案例最多的还是刑事检察,短短六年公益诉讼已经达到4.20%。2、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具体看一下公益诉讼立案数量,2017年7月在全国开展公益诉讼试点,案件963件,2020年公益诉讼案件16万多案件。3、裁判案例的视角。再来看一看公益诉讼数量,公益诉讼试点地区1983件,非试点地区行政公益诉讼141件。  [20:30]

[练育强]:一、行政公益诉讼缘起。公益诉讼制度到中国不久,新的公益诉讼是跟我们传统的诉讼相区别的,我们传统的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强调都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还有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核心都是代表国家利益以及社会公平利益,现在强调公益诉讼最早在2012年,那是民事公益诉讼。下面我们讲这个制度缘起,现在已经涉及到公益诉讼的法律有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检察官法、英雄烈士保护法、人民陪审员法、人民检察组织法等。  [20:29]

[练育强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谢,我想谈一谈今天来的这个展会的体会,第一个体会,我学法治没有想到法治还是一个产品。第二个体会跟今天的主题有关,科技法治,我们从两个角度理解科技法治,一个是科技加法治,还有一个是科技的法治。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公益诉讼信息化、智能化路径展望”,是科技加法治、还是法治加科技呢?可能两者都有。今天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大家做汇报。  [20:29]

[李红平]:感谢王院长的精彩发言。下面有请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练育强,为我们带来“行政公益诉讼信息化、智能化路径展望”的分享,有请!  [20:23]

[王志远]:将来司法智慧的大数据凝练可不可以在定性分析角度多做一些努力?定性分析是做假设,把每一种假设和表现在文书当中的某些事实要素勾连起来,但这里一定得强调法学和技术之间的高度,缺了哪一边都不行。最后,避免具像化问题的过度标准化,数据说话往往会形成标准,事情纷繁复杂,不可能完全标准化,无论多么强调大数据凝练出来的标准,多么有效推定技术介入司法,介入程序,都不能忽视了个体的作用。谢谢大家!  [20:22]

[王志远]:第三,精准化的量刑建议,用大数据做支撑,做服务。司法机关在认定自首的时候不会因为行为人对自己的主观罪过做有利于自己的陈述而否定他的自首,是不是可以为司法判决减少争议,得到有力的支撑呢?从个人角度来说,对于司法大数据的凝练而言,现在的做法叫做定量分析方法。什么是定量分析?不带任何假设的对数据进行整理,从中间发现规律,比如说涉及到故意杀人罪直接故意的认定,把所有法院认定故意问题上的结论拿过来,在相似的情况下有多少认定是直接故意,有多少认定是间接故意,而我个人认为可能我们需要做的是定性分析。  [20:21]

[王志远]:我个人认为这个案件不应该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的原因是,这个批准跟市场经营活动的批准不是一回事,这是为了维护治安,是两回事,我做的推断分析是不是能说服人,如果从大数据角度看一看几十年来非法经营罪适用过程中,是不是把重心放到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的经营活动范围,如果可以在大数据当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可以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判决。  [20:20]

[王志远]:第二,在刑事司法实践当中,很多案件的判决往往可以有规则理解上的多种选择,多种选择可能都是符合我们的规则逻辑。有一个案件,赵某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设立了一家保安公司,给社会有需要的部门提供保安培训、保安服务,根据国务院《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保安公司的设立事先要经过省级批准,他没有经过批准做了这个业务是不是违法经营罪,根据我们的条文逻辑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适用刑法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因为未经批准做了一种需要经过批准才能做的市场经营行为,就是非法经营罪。二是同样合理的逻辑结论是非法经营并不是说只要是未经批准就是非法经营,往往涉及到一些国计民生重要的经营活动和一些重要行业。  [20:19]

[王志远]:虽然这个案件最后经过请示最高院认定了维持一审判决,但主观方面的罪过内容到底是什么,纯粹的按照我们推定的基本原理,纯粹依据崔某在这个案件当中知道叠氮化钠吃多了会死人,他有加大剂量连续六次下毒的客观事实,结合这些客观事实和社会一般经验可以推断出来这是一个有说服力的直接故意杀人吗?好像挺难说服人的,所以在这样的问题上我们能不能用大数据的技术在相似的问题上得出直接故意杀人主观心态最低的证明标准,用数据说话可能对我们的案件判决指导相似案件的处理会得出比较统一而且合理的结论。所以,在证据证明方面,大数据的凝练、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20:19]

[王志远]:首先是证据判断决策智慧的大数据凝练问题上新型技术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一个案例,崔某和赵某都是国家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崔某嫉妒赵某的才能,先后六次在赵某的办公室内向其水杯投掷名为叠氮化钠的有毒化学药品,前五次投放量每次为200-300毫克,第六次投放量为1.3克,由于赵某在初期误饮了水杯里的水,发现了有异常,所以在其后的五次下毒过程当中他都没有喝杯子里的水,到了第六次被下毒的时候赵某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把崔某给他下毒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在这个案件侦办过程当中,被告人崔某一直说我没有杀人的故意,只想让他进医院,现在的问题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据认定这是非常难的,我们通常说主观方面的认定是结合社会一般人经验和证据基础上的推定,这个原理能不能有效在实践当中说服辩护人或者法官检察官呢?其实在这个案件一审判决是故意杀人未遂,认定了有直接杀人的故意,但是在二审的时候有一位法官提出来客观上没有造成伤害结果,而行为人主观上又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要杀人,所以应当认定伤害故意,有伤害行为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应该认定无罪,这是二审法官的意见。  [20:18]

[王志远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我的报告主要是这段时间以来我在大数据智慧凝练方面的思考。这几年,新型技术应用于司法已经成为潮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当中提出人机并存应当成为中国将来审判工作的一种模式和常态,我对此非常认同,信息技术、AI技术运用于司法当中主要起到辅助性作用,和对司法智慧的一种凝练,司法智慧的凝练是今天要讲的主题。前三点是正向的说明信息技术在大数据司法智慧凝练过程当中应有的作用,后两点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和建议。  [20:18]

[李红平]:感谢黄院长的精彩发言,黄院长基于监管矫治的问题分析与总结,提出从数字化、网络化做到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和技术架构,为司法监管、矫正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下面有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志远先生,为我们带来“创新司法智慧凝练技术,提升社会公平正义”的主题分享。  [20:16]

[黄卫平]:二、司法监管矫正领域建议。目前,我国司法体系非常完整,先进行司法判决,法律量罪决定刑期,监管改造根据法院已经判的刑期执行,基于表现决定矫正,社区矫正帮助犯人进行教育改造,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重新犯罪问题在全球都是棘手的问题,在如何减少重新犯罪问题上,我认为主要包含心理障碍、教育问题、知识技能缺乏、社会关系问题等。如何评判服刑人员最终比较成功融入社会,目前还缺乏比较好的办法。我认为新兴技术最有力的方式,可以打造数字可控的开放社会,这种虚拟化社会使服刑人员在狱中不真正脱离社会,不但更有利于评判他们再犯罪的危险性,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监管矫正技术架构逻辑和其他方面都一样,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数字化取得很大的进展,网络化方面目前进一步利用网络化技术,能够实现犯案人从服刑期间、出狱全天候监管帮教,目前有很大进步。最难的是智能化,很多科研项目都在做相关研究。在“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强化监管矫正科技体系建设。谢谢!  [20:15]

[黄卫平]:一、回顾司法监管矫正成果。最大的根本转变在“十三五”时期,特别是2017年7月科技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十三五”全国司法行政科技创新规划》,第一次正式将科技和司法融合在一起,以及2018年科技部部长和司法部部长共同签署的科司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在司法领域投入科研经费达到3亿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智慧监狱项目。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通过科研项目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第二,自主科技创新机制更加科学;第三,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更加有力。在“十四五”规划方面,在司法部和科技部直接指导下,我们特别强调设计,特别是具体项目和实现目标一致,团队能力和项目目标一致,同时研发成果与实际行业需求一致,真正使学术做实、行业做强。  [19:30]

[黄卫平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分享我们关于司法监管领域的科技创新思考和展望。刚才田老师讲演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她从科技应用角度强调科技如何真正为社会服务,我从信息技术角度讲科技如何赋能中国的司法。在这里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回顾我们在司法监管矫正领域取得的成果,以及对司法监管矫正的一些建议。  [19:28]

[李红平]:感谢田主任的精彩发言,阐释科技对法治的推动作用,以专家学者角度,审视科技与法治的问题,科技与法治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接下来有请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黄卫平,为我们带来“司法行政科技创新发展思考”的主题分享,有请!  [19:27]

[田禾]:数据垄断不在于买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大数据。数字鸿沟,有一个公平正义的问题,提起诉讼的时候当事人可能会发现没有享受到法院信息化的红利,这需要技术部门来解决。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人民是最宝贵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我们要给科技插上法治的翅膀或者说是套上法治的缰绳,让科技的发展向阳而生,向善而生,真正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谢谢大家!  [19:27]

[田禾]:智慧法院,右边是内网,左边是外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我们一直在跟踪,法院对于拥抱新技术方面特别的积极,他们在研发系统,全国3000多家法院里研发了1万多个系统。在新冠疫情期间,智慧法院显现了威力,审判调解不停摆,公平正义不让步,可以看到去年一年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网上缴费、证据交换的情况,法院科技化程度非常高,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也建设的非常好。最高检跟中国科学院空天研究院合作,利用卫星遥感科技技术助力检察员公益诉讼案件的调查取证,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是最困难的,但卫星遥感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社会治理,在线纠纷调解,便捷了老百姓解决纠纷。ODR有几个特点,方便人民群众,公众、村镇、社区、矛调中心到诉服中心,系统建的非常好,正在全国推广。这是技术构架,前面是应用终端,中间是能力支撑,下面是数据层,数据可以用来预测纠纷发展的趋势。智慧法院、智慧政府、智慧检察院……都要有人民主体性的原则,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数字正义包含了算法歧视、数字垄断、数字鸿沟。  [19:10]

[田禾]: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可以从制度层面来看,可以从理念层面来看,可以从操作层面来看,今天主要讲的是依法治国要素,五个要素分别是核心、主体、对象、依据、宗旨。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法治的对象是公权力机关的行为。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法律,依法治国的宗旨是让所有的公权力机构在法治的范围内活动,让他们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目标、主体和基础。科技是应用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于未知的领域和实用的领域,科技的特点是有创新性,有突破性,有实用性。科技促进法治发展,我跟大家特别介绍一下浙江省智慧政府建的特别好,依靠信息技术把所有部门的要办事项全部集中起来,真正做到了最多跑一次,在北京办事我觉得也能做到最多跑一次,比如要办户口或者办社保,这个系统做的特别特别好,非常有效,从0到100岁到政府办事全都涵盖了。  [19:09]

[田禾]:1999年,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召集一些人做网络生存体验,72小时不准出门,看你能不能生活的很好。当时每个人的工资大约在3000块钱,所以应聘的人特别多,也有人预言说3000块钱买一瓶水都买不到。你们知道淘宝网是什么时候上线的吗?是2003年,所以预言“什么也买不到”的判断也是很准确的。如今,我们去医院检查在家里就可以看到检查结果,如果要出门,可以百度或者高德搜索一下哪个地方堵,可以绕开,要缴税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办理。前两天郑州水灾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没有互联网之后不能支付了,必须用现金支付,现金的重要性突显。还可以看到洪灾当中科技的力量,翼龙无人机起飞解决了当地中断5个小时的通信信号,通信系统重新连通,我们由衷的感到自豪。  [19:08]

[田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法治蓝皮书》主编]: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刚才听了徐总介绍中国电信的规划,我在这里发言视角不一样,我们关心你们的规划,也关心你们的技术,我们更关心的是技术应用的效果。今天我的发言题目是“为法治插上科技翅膀”。我们变了吗?我们没有变,我们还是我们。世界变了吗?没有变。但我们还是变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赖新技术,依赖信息化,依赖数字经济,世界所以发生了变化。  [18:56]

[李红平]:感谢精彩发言,中国电信将发挥网、云、数、用、安五方面的能力优势,与行业更多应用场景深度结合,构建人网融合加数据融合的体系,全面支撑法治中国建设。下面进入行业专家的分享环节,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法治蓝皮书》主编田禾为我们带来“为法治插上科技翅膀”的主题分享。  [18:54]

[徐军]:5、在安全方面,我们在安全防务方面获得了证书和专利,像新兴技术,与云网协同打造网络大数据安全平台,主要通过网络节点防护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中国电信作为国家网信安全的国家队和主力军,积极发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作用,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18:53]

[徐军]:公共法律服务云,努力实现城乡共享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提供群众智能咨询、视频咨询、在线业务办理、司法信息查询这些服务。面向终端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
在区域治理领域建立大数据平台,主要依靠智慧研判、智慧决策、智慧汇聚,形成各类的研判专题,基于电子能力、数据能力、AI能力,通过找错、找预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大数据对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支撑作用。智慧公安建设,主要通过公安打击、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支撑,目前参与29个省公安信息网,27个省110专网,17个警务信息网,为60多万名民警提供移动终端服务。中国电信有在全国有3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1.4万人的集成服务团队,有10万人的运营维护团队,有6万人的政企直销团队,这些保证我们为用户提供服务,能够直接提供本地化的运营。
  [18:53]

[徐军]:公益诉讼领域实现案件适时推送、辅助决策办案等,解决线索发现难、调查质证难、执行难等问题,我们对公益诉讼总结八大流程法、构建五大核心管控等。通过智慧监狱综合管理平台,按照智慧监狱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把智能管理、精准执法、疫情防控结合起来,同时跟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结合,实现全流程的融合、全方面的支撑。智慧矫正,从需求出发融合新技术,构建管理一体化,结合自动采集算法,推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AI心理探真,联合清华大学和北师大,融合AI心理核心技术,对重点课题和服刑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智能评估和自动化评估系统,积极发现问题的苗头,尽早排除安全隐患。  [18:51]

[徐军]:从5G互联网法院来看,像5G短消息,包括个人数据整合与法院业务系统整合,在地市执行这个环节打通全方位的法院信息化系统,提供移动端和数字端。像远程提审平台,第一要合规,第二要符合业务的需求,第三要做好灵活的部署,同时使用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从智慧检务大平台可以看到,主要整合检察机关内外部相关数据,通过内外部数据共享,复杂报表一键生成,从而提供办案辅助支撑和全要素支撑。移动这部分,通过覆盖全国的5G平台,为移动办公提供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共享开发无纸化办公系统。  [18:50]

[徐军]:3、数,数主要通过汇聚内部,中国电信有很多内部数据和用户数据,包括自己拥有视频数据,视频监控。同时,跟外部合作伙伴一起,通过数据的融合,满足我们各个行业对大数据的需求。4、从用的角度来说也有很多案例,比如为陕西高院做的智慧法院云,把云和大数据做了结合,把公有云和原法院私有云通过安全闸门把数据打通,通过数据建设使数据协同共享,大数据服务,构建“四中心一平台”模型,通过数据平台实现纵向跨法院,纵向跨外部,促进数据应用。  [18:49]

[徐军]:1、网,第一个是互联网,甚至家里水表、电表都是互联网,中国电信目前有41万基站,采用800兆覆盖,覆盖范围更广。在5G这一块,我们提供芯片技术,上层数据达到2.1G速度,专网这一块更多采用扁平化两层架构,提供更多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通过边缘计算建设视频为核心的网络技术。2、从云角度来讲,中国电信有全球第二大的IDC服务商,贵州和内蒙有两个数据中心,四个区域化的数据中心,有31个省属地化服务,还有30966个边缘云的节点,O是海外云数据中心的节点。提出打造自主研发、一云多态、安全可靠的体系,另外中国电信是信息化国家队,把我们业务系统和平台做到全面的适配,在核心能力这一块,全是自研。另外中国电信可信云做了认证,等保四级认证,同时有全球运营商。  [18:48]

[徐军]:从这个角度来说,云网融合更多是促进新一代基础设施,网既有覆盖广泛的卫星移动网、全国的统称网,IP互联网和GSSI规模商用。中国电信也是全球最大的IPC服务商,云互动、云网一站式发展等是我们下一步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云网一体主要指一体化保障。我们进行云网融合和数据融合,建立新一代网络,公安、高检、高法都建自己的专网,其中比较突出是视频专网建设,在云部分更多是自主研发的软件,包括IDC,确保云网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性,在大数据部分更多需要物联网带来感知的数据。另外充分应用AI能力,在用的部分通过打通系统提高更多的业务平台,提供更多的安全保护。  [18:46]

[徐军]:下面再看一看我们提出“5+3”能力体系为行业注智赋能:智能感知的终端,很多互联网应用像无人机等这些感知系统,需要有云网基础设施,云网要安全可靠,5G需要定制化,网络需要精品专网,覆盖范围需要有卫星网、物联网等。中国电信提供政法行业专署网,满足信息化要求,也满足安全要求。云网结合在一起仅仅提供基础设施,但云网如何智能化、智慧化,更多需要人工智能。我们发出倡议,希望跟各个合作伙伴一起,为智慧法院、智慧警务、智慧司法提供更多应用环节。  [17:11]

[徐军]:从智慧法治对信息化来说,对新的基础设施提出要求: 1、网,信息化应用要高清化,主要指视频,视频高清化对我们带宽带来更高的要求,对时延要求更低,要求物联网覆盖范围更广。2、云,现在提出来叫分层解耦、异构兼容,刚刚规划提出来进行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提出我们要把云的结构分层解耦,实现打通。3、数据,希望把大数据汇合,按照需求进行应用。4、用,用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条块融合、区域协同。5、安全,数据融合到一定程度,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这一块提出进行行为合规。  [17:10]

[徐军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政法公安行业事业部总裁]:尊敬的各位领导,下面我把中国电信开展的政法相关工作跟大家交流。首先看一下《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三点:第一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第二个要整合现有各类信息数据和网络的平台;第三把原有法律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做到覆盖全业务、全地域的网络平台。中国电信提出利用细分技术智能审判、智慧执行通过构建智慧法院大脑,来实现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检察院通过智慧办案、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监督提升办案能力。在司法主要深化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提升大数据汇聚能力。  [17:09]

[李红平]:中国电信在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等领域持续发力,面向各业务行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提供运维能力,助力法治中国发展。下面有请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政法公安行业事业部总裁徐军为我们带来“科技法治探索与实践”专题发言,有请!  [17:07]

[王桂荣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再次欢迎大家莅临本次科技法治建设峰会。多年来,中国电信坚持做好法治现代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更加聚焦行业、服务组织体系,以及应对公共需求和市场变化带来的众多挑战,中国电信持续提高网络保护、AI等能力,打造行业数字化能力平台模式,构建地、市、区、县四级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政企数字化应用能力,向行业、司法机关等提供建设能力,建设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法治信息体系。作为网络强国,中国电信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助力法治中国的建设,为智慧法治保驾护航,下面有请嘉宾上场共同见证和发布中国电信护航计划。(启动仪式)  [17:03]

[李红平]:感谢杨部长的热情洋溢、精彩纷呈的演讲!下面我们将进入智慧法治护航行动的环节,有请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王桂荣对“科技护航行动”进行说明。  [17:01]

[杨志明]:最后和大家交流的是支持新业态平台网约劳动健康发展。创新正在进行,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给予新就业形态平台网约劳动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平台网约劳动给予了有力支持,数字赋能的抗疫红利为新业态高技能人才的涌现给予了极大地助力。当前,我们处于数字赋能的深度认知和加快认知融合的发展阶段,拥抱数据,创新无限,拥抱劳动,发展无限,拥抱新业态,未来无限。我们今天的峰会就是要抓住信号,研究平台网约劳动新特点,让政策措施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让新业态管理在贯彻新理念中有新认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新作为,在新发展阶段中有新发展,平台网约劳动在支持和规范发展中意气风发的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所以我们愿意在科技法治、智慧法治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进取、奋斗。谢谢!  [17:00]

[杨志明]:在劳动争议的处置上,在最高法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指导下鼓励和解,加强调解,快速仲裁,特别是小的案件在线调解应运而生,在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鼓励和解上有新的发挥。我的看法是数据留痕,数据就是依据,数据就是证据,数据就是凭据。由此智慧监测应运而生,去年在浙江、广东等地已经有3.5万个劳动就业案件在线调解,在线仲裁,效果普遍较好。在职业技能培训上,符合条件的平台网约劳动者可以申请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国“十四五”期间培训4000万以上高级别人才。  [17:00]

[杨志明]:网络劳动从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已经进入到了以规范促发展的阶段。因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最高法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框架下,今天我把主要的内容摘要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第一,劳动管理上将实行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签订劳动合同,对相当部分不具备劳动关系情形的由企业和员工进行劳动规定。第二,在社会保险上这次有了突破性进展,放开平台网约劳动者参加城镇职工社保户籍限制,超特大城市也逐步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条件引导平台网络劳动者加入社保,在工伤保险基础上以外卖、同城货运等行业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职业伤害保险试点,在劳动标准上将由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和企业代表通过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和推行行业劳动标准。  [16:57]

[杨志明]:第二个趋势是在劳动力的供给上出现了由无限供应向有限供给快速转变,去年中央采取扩招职业技术院校200万人,使部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入技校,缓解就业压力,也为后疫时代培养了高技能人才。第三个趋势,一大批新生代劳动者投入到快递、外卖、网约车服务、家庭服务、平台服务、网络营销服务的新业态中,因此新业态平台网约劳动者中有7600万人,预测“十四五”时期将升到8000-9000万人,2035年远景目标总体预测中将上升到1亿人的规模,成为我国保就业的支柱性力量。平台网约劳动的优势与短板,从优势来看,一是提高劳动效率。二是顺应了新生代劳动者自由选择。三是以较低的门槛吸引新生代劳动者进入,收入普遍高于同城其他劳动者。四是按劳取酬,基本实现了劳动成果向共享方向发展。但劳动保护的短板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就业稳定性低。二是符合签订劳动合同和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的并举,是新生代劳动者和二产、三产转移出来的中生代劳动者一同进入。  [16:57]

[杨志明]:中国劳动学会经过课题研究,认为我国劳动领域出现了三个趋势性的变化,新技术革命中科院把它概括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它促进了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也促进了传统产业日新月异、交织演进和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的劳动领域出现的第一个趋势,就是劳动力需求由数量型快速的向质量型转变。 中国是个技工大国,去年高技术人才有5800万人,占就业总量的近30%,这与德国、日本等世界制造强国高技能人才技工占总量50%左右尚有较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动力,预测“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发展的技工时代,这也是打破双循环发展中人力资源纵向提升堵点和高技能人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活力的重要方面,即使实现脱贫的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也快速由体力型劳动向技能型劳动转变。  [16:46]

[杨志明]:今天我就“新就业形态平台—网约劳动权益保障“的探索和大家交流。面对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的诸多不确定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给予了确定性的指向。同样,面对数据支撑,平台系统和网络平台劳动用工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广泛对劳动用工的应用,从快递小哥到北京副处长体验外卖小哥生活提出政策建议以及到北大博士生写出外卖小哥的论文等等,这些都说明新冠疫情成为传统的劳动管理和灵活用工快速发展的“新就业形态—平台网约劳动管理”的分界线,也可以说在以往劳动管理中签订劳动合同一统天下的格局中出现了不完全符合建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平台网约劳动。  [16:41]

[杨志明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网络时代的峰会是交流新观点、洗涤新思维、研究新趋势、促进新发展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平台。今天峰会的主题“科技法治”也可以概括理解为“智慧法治”,“智慧法治”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法治中国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标志着法治中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新冠疫情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网络活动的热潮,数字经济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服务趁势崛起,从一定意义上说几乎没有哪个行业是纯粹的传统行业,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融入到智慧法治中,将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  [16:39]

[李红平]:感谢徐主任系统介绍了“1 9”的法律体系建设和“1 4”的法规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提出要加强政治、队伍、人才、财政、科技、信息等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重要支撑,筑牢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后盾。下面有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先生带来“新就业形态——网约劳动权益维护”的主题演讲。  [16:37]

[徐显明]:第四个体系构成是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内容非常丰富;第五个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形成“1+4”法规体系。先看这个体系的构成:第一必须有政治保障,第二要有组织保障,第三个要有思想保障,第四个要有队伍保障,第五要有人才保障,第六要有财政保障,第七要有科技保障。七个方面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今天进行成果的展示,就是为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提供最好的技术与支撑。中国法治要走向现代化,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个要素是人员的现代化,从事法治工作人员要有现代理念,还要学会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第二个要素是制度现代化,我国有大量跟科技相关的法律,像生物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都具有现代性,制度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现代化的核心。但是制度的现代化依靠人的现代化来实施,人在实施的时候离不开第三个内容,就是技术的现代化。三个现代化合起来才能构成法治现代化,法治现代化离不开科技保障,所以我最后一句话是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6:29]

[徐显明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如何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五个子体系构成:处在第一位的是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宪法、基本法、一般法,国务院行政法规、检察机关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这个体系之外第二个子体系为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包括宪法实施、法律执行等几个部分。第三部分是法律的适用。最后一部分是全民守法,指所有群体,包括政党、武装力量、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都要守法。第三个体系形成严明的法治监督体系,也称为“1+9”体系。第一位是党内监督,党内监督被认为最有力、最有效的监督,除了党内监督之外还有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所以“1+9”形成十大监督体系,这是法治体系第三个构成。  [16:27]

[李红平]:谢谢刘总的精彩致辞,中国电信作为网络强国、数字强国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深入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全面赋能智慧法治,建立开放共享法治生态,共享科技法治良好环境,中国电信将持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下面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有请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先生,带来“法治中国建设与科技创新”主题分享,有请!  [15:38]

[刘桂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电信将一如既往勇担使命,与司法机关在科技法治的征途上劈风斩浪,携手奋进,扛起科技法治战略目标赋予我们的责任。同时,中国电信愿意与各界合作伙伴一道,秉承新发展理念,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联合体,以实际行动彰显增长担当,共同为提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力量。最后,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支持,预祝本次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5:37]

[刘桂清]:第三,深化合作,构建科技法治的良好发展。面向未来,中国电信集团积极推进科技法治的建设,发挥政、产、学、研、用的合作优势,建立开放共享生态,我向城市科技法治领域的科研单位、企业和合作伙伴发出三点倡议,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一是构筑国家网信安全根基,扩大5G管网、物联网、卫星通讯等覆盖范围,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布局,以自主可控、差异化的安全产品,不断地夯实云网安全根基,提供一流的安全服务,实现内外部的安全赋能;二是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法治信息化的能力,打破数据孤岛困境,打造数据融合方案,保障数据信息安全,让大数据全面赋能实战,实现大数据增值和应用;三是对信息领域做好战略布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围绕应用体系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加大量子通讯、区块链、AI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培育前沿的技术能力。  [15:37]

[刘桂清]:三是建立大数据的智慧治理。建设打造智慧法治专属大数据,为不同实战的场景提供多样化、智能化的应用创新支持能力,形成信息动态感知、支持深度学习、数据精准分析、业务职能辅助的法治信息化的新格局。四是推进智慧法治应用的平台建设。以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构建智慧法治应用平台,赋能法检司系统的日常办公、高效执法和研判辅助,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群众提供开放透明的法治公开服务。五是打造全域的网信安全。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云地”平台具有全域全网的覆盖能力,提供云、网、端、编、安一体化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服务,同时聚焦法治大数据的安全风险防控,多维度、多层次构建纵深的防御体系,形成科学实用的体系化安全防护能力,为法治大数据智能化的建设提供了安全、可信、合规的坚实保障。  [15:35]

[刘桂清]:第二,发挥中国电信云、网、数、用、安的优势,全面赋能智慧法治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实施敏感复杂战略,大力推进云网融合,坚持网是基础,持续深耕细作,率先建成了覆盖全域的网络,覆盖城乡农村的接入网,以云为核心,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中国电信一直处于云计算行列的第一阵营,自主研发多云管理平台,实现多云接入和云办法,面向客户提供随选、智能、差异化的云网融合服务。二是加快云资源布局和云编协同。按照“2+4+31+X+O”的总体布局,加上天翼云和IDC的建设,服务器的总数已超过27万台,总机架站超过了44.6万架,其中80%的机架部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陕渝等重点区域,构建云编协同能力。  [15:35]

[刘桂清]:第一,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推进智慧法治建设。中国电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互通的方式,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措施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法律信息部的建设提升了法律的检索效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法院通过在线案卷传递、诉诸事项的远程办理实现了无接触式的司法审判全流程,实行机关数据平台与相关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了网络查控与在线执行的有机对接。社会法治是法治建设与科技发展的深度融合,也是国家治理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必然结果。  [15:34]

[刘桂清]: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规划》指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中国电信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坚持把科技创新立于重大战略的核心位置,把中国电信打造成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企业的第一阵营,始终致力于用最前沿的技术探索、科技法治的创新应用,从各个方面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高。  [15:34]

[刘桂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的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社会共识。  [15:33]

[刘桂清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热烈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国电信主办的科技法治高峰论坛,共同探讨未来法治中国的发展路径。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电信集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电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15:30]

[李红平]:邵社长提出推进科技与法治相互融合,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水平,推动科技法治高质量发展,再次感谢邵社长。下面有请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为本次论坛致辞。  [14:56]

[邵炳芳]:同志们、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向全党发出了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号召。让我们以这次峰会成功举办为契机,积极响应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携手努力、共谋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坚定不移加强科技法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4:54]

[邵炳芳]:三是加快构建新格局,推动科技法治高质量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科技法治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法治“护航员”“安全阀”“助推器”的重要功能和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公众法律意识,不断推动科技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14:53]

[邵炳芳]:二是努力促进新融合,不断提升法治信息化能力。科技发展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科技创新为法治建设提供动力,也需要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另一方面,法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也需要在科技赋能下不断完善。我们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借助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推进“智慧法治”建设,全面赋能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提升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法治信息化能力,努力为新时代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4:53]

[邵炳芳]:在此,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主动适应新要求,践行法治为民根本宗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新的行为规则,给原有法律规范带来改变。我们要积极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智能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巩固法治权威,不断提升法治运行效率,不断创新法律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立法、每一件执法、每一次法律服务中真切感受到便捷高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4:52]

[邵炳芳]: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对推进科技发展与法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与法治深度交融、密不可分。一方面,科技发展为法治建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新支持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法治不断回应科技进步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调整新的社会关系,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确保科技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结合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法治建设的战略任务、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对科技法治建设作出的部署要求,推动科技与法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  [14:50]

[邵炳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近年来,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履行职能作用,紧紧围绕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智慧法治”建设,目前覆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四大职能的“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基本形成,依法治国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法治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4:46]

[邵炳芳 法治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感谢主持人的介绍,我来代表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同志致辞。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下午好!在“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期间,很高兴与大家相聚于“科技法治建设峰会”,共同交流科技法治经验,展望“智慧法治”未来,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献智献策。这次峰会围绕“践行智慧法治、共筑法治中国”主题,为科技法治建设提供了展示、交流、对接的平台,必将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推动科技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司法部,对这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14:42]

[李红平]:首先有请法治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为本次论坛致辞。  [14:39]

[李红平]:科学技术变革使生产生活方式增进自由福祉、法治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智慧法治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拓出科技赋能的法治路径。本次论坛围绕践行智慧法治,共筑法治中国,展望法治信息化新政策、新业态、新模式,共同为法治中国建设长效发展建言献策。  [14:38]

[李红平]: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作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  [14:38]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政法公安行业事业部副总裁 李红平]: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由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2021科技法治建设峰会,我是本次会议的主持人李红平,欢迎大家的到来!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