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关注两会热点,聆听法治足音”。大家好,我是王映,欢迎关注“点亮法治梦想”,法制网2013年两会系列访谈节目。今年两会在昨日落下帷幕,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三位法制日报社上会记者做客法制网,他们分别是来自经济新闻部的万静记者、政文新闻部的李吉斌记者和山西记者站的马岳君记者,三位好。请三位先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14:38]

[万静]:大家好,我是万静。  [14:38]

[李吉斌]:各位网友下午好,我是政文部的李吉斌。  [14:38]

[马岳君]:大家好我是山西站的马岳君。  [14:38]

[主持人]:三位多次报道过两会,过去多年国家的政治生活无论是市民层面还是国家政府层面都有很大的变化,首先请三位从记者的身份聊一下今年再次上会有什么新的感悟和体会。  [14:39]

[万静]:我今年是第四次上会了,准确的说我是第三次作为采访报道的记者上会,第一次的时候在2010年我是作为法制日报的代表被全国人大新闻监督小组借调到他们那儿工作,当时的身份是属于新闻官,更多是和媒体记者打交道,主要是监督和引导他们怎么做好“两会”的采访报道。可以说那时候和采访本身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没有亲身体会。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一直参加“两会”的报道,可以说有一个非常深的体会,连续三年,民生始终是热点问题。2010年我借调全国人大的时候,当时在收集国内外关于“两会”报道的时候,民生已经是非常热的话题。我自己作为记者亲身采访的时候更加有体会,不管是代表的议案还是建议,关于民生的议案数量都是在直线上升。每年我们报社每一个记者负责不同的代表团的采访工作,我在2011年负责甘肃、广西和浙江,在2012年的时候负责海南、江西和广西,今年是负责四川、重庆。我自己私下做了一个统计,关于民生,包括教育、就业、医保、社保、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每年大概在各代表的建议和议案当中大概能占到七八成以上,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统计,每年通过自己的记者身份可以和新闻连络人联系,可以看代表们到底提了什么建议和议案,是根据这些作出的统计。  [14:46]

[万静]:我自己在报道当中,民生和社会公正的话题始终在我报道的主方向范围,包括今年我所做的关于怎么从法治角度解读预算报告,今年的预算报告有一个亮点就是社保基金列为预算基金,这是第一次。这其中也透露一个现象,我们的政府越来越关注到民生话题,越来越关注到社会公正话题,这是我连续三年作为新闻记者参加两会的体会。  [14:50]

[主持人]:李吉斌记者,据我所知您今年采访了非常多的会议,也参与了非常多的讨论,您今年采访两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14:54]

[李吉斌]:今年我们跑的代表团只要是公开的小组会议,一般我都到现场听一下。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两高报告的时候大家会有一些即兴发言,也会有一些提前的准备,这次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的可能还是比较少一点。我是去年和今年都跑了两会,这两次我的感受是代表们比较敢说话,不是一味的唱赞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是比较敢说的。  [14:56]

[主持人]:有没有具体的议案或者你听到的哪个代表团的意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56]

[李吉斌]: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工作报告的时候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颖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社会法方面的立法应该加快,她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说社会信用法。海南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他们的一位基层代表提出了如何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工人工资条件、退休工人的保障方面也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  [14:58]

[主持人]:马记者,您这次主要是跟着山西代表团进行采访,在这一次的采访当中有什么新的体会呢?  [14:58]

[马岳君]:这次我主要负责山西团和浙江团,我之前在这两个省都工作过。由于我本身是学法律的,所以我对法律比较敏感,我最大的感受是今年“两会”明显有一个氛围,各位代表的发言,甚至小组审议中,闲谈当中都在带着法律意识思考问题,在讲一些事情,经常说着说着大家就讨论到法律问题上。山西团分组审议的时候,当时代表们讨论这几年国家对民生方面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投入、进行改善,包括政府投入、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的事情,大家都表示这些事情是比较好的。同时有代表提出,现在我们说要建设节约型政府,这些投入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率,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如何监督呢?于是有代表说要靠法律制度来约束。山西省委副书记突然有感而发,他说和大家探讨,政府现在把这些钱投入进去,对于这个投入的监管应该立法。比如说投入的钱或者建设的项目没有产生效益,是不是应该追责呢?现在往往是钱花出去了,只要没有出事儿就不会有问题。你投入了以后没有建设效果,怎么追责呢,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当即就做了报道。  [15:01]

[马岳君]:再一个感受,这次的“两会”代表们在发言的时候,往往提前写好的稿子评议过程中反映平平,一些大实话、大白话反而当时引起的效果非常好。小组审议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的铁姑娘郭凤莲就提出,我这么多年一直在陕西农村,这些年我一天天感受到了农村的变化,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她说我对这个事情是比较肯定的。至于说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她也讲农民的问题永远是解决不完的,解决完一个事情还有一个事情,要怎么做?要政府一步一步的来做,大家要给政府一个时间、给政府一个空间。她说完以后大家都鼓掌,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反映问题。所以这个感受特别深。当时她还说,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就是讲自己的感受,确实也是这样。东家拆迁补偿给了,回过头可能还有其他的事儿,所以当时给我的感受非常深。  [15:04]

[主持人]:我们看到“两会”不仅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合,对于我们新闻人来说也是一年一度的非常重要的新闻大战。我们都很好奇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之下,三位记者怎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了非常多的高质高量的新闻报道。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代表、委员的访谈,你们是怎样发掘到比较有新闻价值的代表、委员,并且顺利的在采访中把他们的观点全面的表达出来呢?  [15:06]

[李吉斌]:我也不算是老记者,刚刚当记者三年,上了两次两会,比较荣幸。我在上两会之前向老记者请教上两会要做一些什么,他们告诉我要把你上的代表团的名单下载下来,看看他们这些代表是什么职业。有一些老代表,也有一些新代表,老代表在上一届的履职过程中喜欢提出什么问题,比如比较专注于法律方面的话题,比如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职业的代表,那可能这些就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要事前做功课。代表到了驻地之后就向新闻联络处的同志要名单,跟他们提出我们的一些想法,请他们帮助我们联系一下。  [15:08]

[李吉斌]:说到及时发送稿件,现在网络特别快,有可能这边刚刚说完,另外一边就发出了新闻,谁能抢到一个先机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平时上会就把电脑随身携带,并且是待机的,一打开就直接出页面了。我在列席小组会议的时间比较多,往往小组会议的时候比较容易出新闻。照本宣科的大家反映平淡,发自肺腑的发言往往反映强烈,所以还是快速的记录下来这些,我一般拿笔马上记下来,然后立马发出去。如果代表是照本宣科写的比较新颖的,我也会发布出去。  [15:10]

[主持人]:万静记者你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呢。  [15:10]

[万静]:我和李记者不太一样,李记者刚刚进入报社没有多久就有机会上会了。我在报社工作了若干年以后,才有机会上会,所以我上会的主要经验是提前做好案头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大量的资料。我上会是带着我的采访计划上会的,比如我今年关注什么热点,我要做什么报道提前心理有一个打算。两会是新闻大战,可以说时时刻刻、秒秒钟钟都可能出现新闻,你不可能把全部都传达出去,所以一定要有目的。而且这个计划要紧跟你所代表的报社和你自己平时的专长领域来做。比如说我多年来主要是做政府法治、依法行政和经济领域的报道,所以我所关注的话题是这方面的。一般报社给每个上会的记者都有一个报道计划,有一个大的选题,我也主要围绕着这几个选题来做,但是布置的选题往往比较宏观的。作为一个记者如果要作出比较有分量、有精彩度的报道,你必须要找一个好的角度和一个好的切入点。  [15:13]

[万静]:因为我是经济部的采访记者,报社每次给我们分配的报道计划势必有一个是怎么解读预算报告。刚开始我拿到预算报告的时候,我说怎么解读啊,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完全是数字化的东西,怎么用法治的角度解读呢,确实是很有难度的。我想来想去,其实每个数字的变化、每个预算、每个决算数字的变化恰恰显示了中央政府对一个领域的关注,这恰恰显示了政策的调整,这恰恰是法治的很好切入角度。今年的社保基金列入预算基金这是第一次,为什么这样?我就解读,我觉得是对民生领域、对社会公正领域、对收入分配领域改革很重要的风向标,这是和政治非常有贴合度的。  [15:14]

[万静]:另外,我有一个经验,像刚才李记者谈到的,他会把要采访的代表团代表名单下载下来,我也会这样的。基本上每个代表我都要在百度上搜索一下,这个代表是什么背景,曾经关注的重点是什么,他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思想是什么。当然很多代表可能和法治领域不太相关,这些我基本就不太会关注了,我关注的是他的关注,他曾经的想法和我想报道的东西比较接近的我会比较关注这些代表,会把这些代表的名字圈出来,重点和这些代表谈。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各地两会都会召开,各地两会是了解全国两会即将要发生一些热点问题的非常好的窗口。基本上能参加地方两会的代表大概也是全国两会的代表,他们能谈什么,你关注的领域能和他相贴合的时候,对于你要开展的采访报道就非常有帮助了。这是我的一个经验。  [15:18]

[主持人]:马记者你在两会准备工作上又有什么样的经验呢?  [15:18]

[马岳君]:基本上和他们二位说的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会前准备,我们地方记者站上会一般都是跑自己本省的代表团,可能和一些代表之前是认识的,有一些了解。我今年春节过后回到山西,两会前联系了人大,拿到了代表名单,看看都有谁,提前跟他们联系,一般在开会前一两天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了他们的一些情况。再就是在现场抓突发的新闻或者一些场景,这就和李吉斌刚才说的,电脑随身带,随时写,随时发,抢时间的制高点。在小组分组审议的时候,代表出来了,有时候跟着他们聊两句,开玩笑说就是得脸皮厚,但是还要把握尺度,不能惹人烦。  [15:19]

[主持人]:刚才三位记者给我们介绍了非常多的两会上会经验,对于还没有上会的记者,他们对于上两会应该是有所期待的。万老师刚才也说到,你之前等待了几年,才踏上两会的舞台。三位记者对将要上会的记者有什么样的建议?  [15:23]

[万静]:作为一个记者一生中还是要有一个上会的机会。两会是各路媒体各显身手的场所,也是历练的好机会,对于新闻采访报道的技巧、经验、与人打交道的这些体验都是有很大的演习的机会。既然做记者就一定要上两会,“两会”是我们国家各种声音参政议政的最集中点,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关于国计民生,社会各种矛盾的纠结,怎么化解,是非常好的思想碰撞的场所。尤其是法治类的媒体记者,因为你是要参政议政,你要有这样的技能的话,你必须要有能报道两会的技能。如果把两会的报道做好了,那其他的比如做法律制度的报道就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15:25]

[万静]:作为一个新手记者怎么上会呢?有一个建议,平时的报道,就应该有一种准备。在平时的报道当中可能会和各行各业的人接触,比如政法口的领导或者法官或者中层工作人员或者基层百姓,都有很多机会打交道。打交道过程中他们提供的一些信息、他们提供的一些资料,完全可以作为案头的资料,可以准备和留存下来,对于上会以后就会有计划的做,我要关注什么,想关注什么,能关注什么,这样有一个自己的风向标。就是时刻做好准备,不要认为平时的报道和两会没有关系。比如说我平时做的报道大部分是依法行政,比如说政府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了,我拿着这些准备,做“两会”的“三公”经费报道的时候,就非常顺,资料有了,专家也有,再来一点现场见闻,马上就可以写了。  [15:26]

[主持人]:李记者对于将要上会的记者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15:26]

[李吉斌]:一个记者上“两会”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锻炼,不论是职业素养还是个人素质方面,你要在短时间内把报道写好。所以平时写报道的时候,自己要养成一种习惯,一有任务能够立刻完成,这可能对你以后进入两会状态是一个帮助。上“两会”对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比如今年我上“两会”的时候,我平时算是比较内敛,不怎么喜欢在公众面前说话,今年“两会”的一线工人、农民访谈的记者会上我鼓起勇气举手提问,这对自己来说算是一个突破,记者就应该是这样。  [15:28]

[主持人]:马记者,除了工作的技巧方面的一些建议之外,您对于将要上会的记者,在报道的尺度方面或者说记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有一些什么见解。  [15:28]

[马岳君]:“两会”对于记者来说是很好的锻炼,也是一份荣誉,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在报道的时候,群众都在关注两会动态,这是通过我们的笔转达出来的。我们转达出来的信息是不是准确,是不是真实表达了一些代表的意思这很重要。“两会”是开会,开会的时候一群人在一起畅所欲言,可能你一言我一语,有时候开一个玩笑,甚至同样的话不同的语调下,你形成了文字,它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假如说新上会的记者,可能他说的哪一句话你觉得有亮点,你抓住了当新闻,这句话可能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如果你没有在语境下全部表达出来,就有可能没有完全表达出代表的意思,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新上会的记者要注意这个情况,就是要准确的表达出对方所阐述的意思,而不是要咬文嚼字。  [15:31]

[主持人]:这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除了忙碌的采访工作,大家工作中可能也有一些花絮或者比较难忘的事情,请问三位记者在今年的两会有什么比较难忘的事情呢。  [15:32]

[万静]:我谈谈我刚刚上“两会”的时候,2011年的时候有一件事儿,也算是一个花絮。各位网友可能听说过不少,有一些两会记者采访风格是比较生猛的,为了采访到一个代表或者委员,特别能豁出去。我属于比较内敛型的,很有礼貌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代表愿意就谈。我刚上会的时候,也有一次比较生猛的,因为刚刚上两会非常急于写出一些有影响的报道,我当时比较盯明星代表,我第一次跑会的时候,我负责的一个团是浙江团,当时的中国首富宗庆后就在那个代表团,那天有一些事情路上堵车耽误了,到浙江团驻会宾馆的时候晚上九点半快十点了,但是我就想今天晚上必须拿出一个报道,不然就白跑了。我上了楼梯以后就随便敲了一个门,里面传来一个声音“谁呀”,就软绵绵地飘过来了。我说我是法制日报的万静,我一看是宗庆后,当时我有点不好意思。当时看那个样子,代表已经准备要休息。我硬着头皮说,你好,我本来想早点来,因此路上堵车,我今天必须拿出一个报道出来。您是两会的热点人物,大家知道你的议案、建议非常多,你能不能谈谈今年的想法。他就笑了笑,你进来谈。这个态度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本以为他可能是不好打交道的人,但是当时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平易近人,虽然自己很莽撞,你闯到人家房间里来了,他还是很有礼貌地把你让进来,让你吃水果,给你端茶水。然后他把他自己准备提的议案和建议都拿出来了,就好像一本书那样,他说这个东西你可以拿回去看看,他说我今天想谈谈环保的问题,对于污水治理、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扶持。我们当时谈了两个多小时,采访以后快11点了,我当时特别不好意思,那么晚了,打扰代表,人家还如我所愿,满足了我的采访心愿,如果这个算花絮,那可以谈谈。  [15:34]

[万静]:另外两会上总有明星的代表、委员出现,我这个人其实不是很追星的,我觉得他们好像是点缀一样,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看法。一次无意之中被记者拥到那儿了,刚好是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谈,当时她说了一句话比较好:如果代表委员没有议案的话不如卷铺盖走人。我觉得这个话非常好。有个别问题在交流的时候,韩红的看法改变了我对明星参政议政的想法,他们还是很有想法的。我连续三年参加两会,我注意到韩红每次的议案都是很有分量的,而且确实是亲身调研的。她连续两次提过环保方面的,她亲自到黄河上游污染的地区调研,拿到了调研得来的数据。所以她让我改变了对明星代表委员的一些偏见。  [15:36]

[主持人]:李记者你采访过程中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15:36]

[李吉斌]:我对黑龙江省律师代表李亚兰的一个采访,我通过很多途径和黑龙江省的新闻连络人约时间,一天晚上大概六点多,我到一个代表房间采访完,我下楼按电梯,一进电梯,一位女士很有礼貌,气质很好的向我点头示意,我当时对她印象很好,我很想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当时两个代表团住在一个酒店,是黑龙江和海南团。我突然发现电梯门是一块反光的玻璃,我透视玻璃看到了她代表证的名字“李亚兰”,我当即表明身份,希望对她进行采访,她欣然同意了。  [15:37]

[李吉斌]:再就是对于海南省基层工人进行的一个采访,今年根据报社的两会报道计划,我要做一篇有关“基层代表谈如何发挥代表作用”的专题。我找到了他,他跟我谈了他的履职感受,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国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开完两会之后还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工作又很忙。作为一个代表,必须把基层的情况向中央反映,并不是两会的时候是代表,平时也是代表。他为了上两会把一些建议案写出来,他经常提前好几个月做这个工作,有时候为了整理或者调研,经常非常忙,妻子对他有意见,他说没有办法,做了代表必须有这个责任。他提出一个责任,代表必须要有分辨能力,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有很多代表说借助网络履职,看网络上民众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他说这个代表要有的判断能力。网络毕竟是虚拟世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自己能够公正、客观的看待一个事件,这样代表提出的建议、议案才会比较切实可行。  [15:39]

[主持人]:确实可以看出代表、委员是非常尽职尽责的履职,不仅是两会期间,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是为两会做准备。马记者,你这次的两会中有什么特别难忘的?  [15:39]

[马岳君]:你刚开始问花絮或者趣事,我这个不是趣事,相反是挺沉重的事情。参加两会最触动到我的就是浙江代表团邵占维代表的逝世,这真的是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我之前在浙江工作过,当时我在杭州地区,邵市长当时是温州市委书记、市长,后来他调到杭州,我和他只见过一面,是他到杭州召开的一次媒体见面会,这一面也算是巧遇,在开会前在卫生间遇到了,开会之前我们就聊起来了,后来出来之后,他突然间停了一下,因为他很重视法治,他说法治记者要坚持你的法律视野、坚持正义,相信美好,路才能越走越宽。后来之后就没有交流了,这次两会我本来还想采访他,但是没有想到发生了这件事情,我当时以为是开玩笑,我说不能造谣,我一看到标题,突然间感觉不敢相信。后来看到网上的评论,包括网友们都对邵市长口碑很好,这个人确实是很为民的一个人,所以这件事情确实挺惋惜的。  [15:42]

[主持人]:“两会”上有很多像邵占维这样尽职尽责的代表、委员,他们提出了非常多的议案,才使得我“两会”不断地推进我国的法治进步。请问三位记者所接触的这些议案、提案之中有没有你非常关心、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问题。  [15:42]

[万静]:印象最深的还是来自基层农民工的一些建议和提案,就以今年来说,今年的报道算是一个遗憾,这个报道一直没有做出来,但是会在我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来做,就是我负责的一个团重庆团,他们有一个代表是来自中电集团重庆分公司的一个建筑工人,他是农民工代表。我第一天的采访就采访到他,当时我们俩打交道的过程还有一点花絮,这个农民工30出头,他从14岁就从老家出来在外面打工,一直干建筑行业,是非常资深的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代表,非常具有代表性。刚开始的时候他对我挺有戒备心的,他不愿意跟我说他的建议和议案,我也是很偶然的遇到他。  [15:44]

[万静]:我为什么关注这个话题?我们经济部2012年底曾经对农民工讨薪欠薪问题做过一个系列报道,做了很多层面、很多角度的版面策划和报道。这次带着这个问题的时候,本来也是在我的计划之中,我今年一定要采访农民工怎么看待欠薪、讨薪的问题,我当时选择了他,我第一次跟他接触的时候,发现他对我很有戒备,他不愿意跟我谈欠薪的问题。后来随着我的开导、使尽浑身解数套近话题以后,他愿意跟我说的时候,他跟我解释为什么不愿意跟我谈他的议案,他对农民工欠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害怕自己的看法和主流的看法不一样,他害怕受到攻击。在我看来他的观点恰恰是主流观点,他觉得农民工应该理性的讨薪,而不是说像现在你不给钱我给政府围了,我就跳楼了等等各种“show”,逼迫你把欠薪问题给解决。他认为应该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理性的态度来解决,而不是把压力全部压给政府,真正的责任人是卷款逃跑的包工头。他自己是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代表,他的文化程度比较有限,但是通过有限的文化,通过他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自己的思考,他自己也做了一定的调研。他觉得这个要通过立法来严惩,现在我们国家对承包商和包工头这块的立法是滞后的状态,对携款潜逃的承包商在刑法上没有很有力的打击手段,跑了也没有办法,除非把他抓住,顶多是民事责任,把钱还给你,实在还不了还是政府解决,只要出现欠薪的问题,都会把目光汇集在政府当中。政府被逼无奈,只能当成社会稳定问题来解决,他认为很不正常,他建议刑法上应该加大对包工头和承包商刑事打击力度。  [15:47]

[万静]:他这样一说,我对农民工的印象是耳目一新。现在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大多是80后或者90后,他们对问题的看法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而不是过去仅仅是受冤屈的状态或者社会弱者的形象出现。这个给我印象很深,他当时提出了一个是刑事打击力度的建议。另外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国家大部分的欠薪是发生在建筑施工领域比较多,其实国家在每个建筑项目开工的时候,建筑商必须给政府交一笔“民工工资保证金”,他建议拿出2%的比例作为基金就是农民工特困家庭辅助保障基金,很多农民工工作中受伤了、残疾了甚至死亡了,他们的家庭经济支柱就没有了,这时候应该拿出一笔钱对这个家庭进行必要的辅助。我说你这个数据有没有经过调研,他说有,我说你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行性啊?这笔钱真的有吗?他说每个项目开工的时候都要向政府交一笔基金,据说这个基金在银行一直趴着没有用,所以他这个建议给我的印象很深。  [15:49]

[万静]:还有四川代表团的一位农民工,他是苏州一家纺织领域的代表,也是一名工程师,文化程度比较高,他提出的建议是全国领域建立对农民工医保一卡通。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强,今年在苏州工作,可能明年就到四川成都工作了,可是换一个工作,换一个地方,我的医保、子女教育问题全部都要重来,为什么国家不能建立一个农民工的医保一卡通,我到哪儿都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和保障。现在农民工的素质越来越高,而且他们对一些制度的思考越来越趋于理性和成熟。  [15:50]

[主持人]:李记者,你对于这次所提到的提议议案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你来发表一下观点。  [15:50]

[李吉斌]:这次我参加一些会议包括看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当中,有一个我自己感同身受的,很多代表都在反映我们国家的房价还是居高,特别是我们作为80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几年,想在北上广这几个地方想买一套房子除非自己工作很好或者自己创业赚到很多钱,如果自己家庭环境不太好,想在北上广买房几乎不可能。我工作了快三年,也到了成家的年龄段,我关注了北京的房价,动辄三四万,按照目前自己的工资水平还有家庭的积蓄收入来说几乎不可能买房。首付30%要100万,月供要五六千,这个问题不仅是一线城市,在一些小城市房价涨幅也是非常快的。  [15:51]

[主持人]:房价问题一直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15:52]

[李吉斌]:我看到报导说住建部长说房价一定会下降。  [15:53]

[万静]:那是一个误读,后来央视已经重新解释了,调控房价的政策一定会走下去,一定要落实到基层,不是说房价要涨。  [15:53]

[主持人]:马记者你在这次的议案提案当中有关注的重点吗?  [15:54]

[马岳君]:我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我现在关注的是孩子教育问题。之前有这样一个笑话,到深山问放羊的孩子,放羊为了赚钱;赚钱为了干嘛,赚钱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干吗,娶媳妇为了生娃娃;生娃娃为了干吗,为了放羊。前几天我和我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天,想当年我们拼死拼活的上学为了干嘛,为了考好成绩,为了考好成绩为了上一所好大学,上一所好大学为了干吗,找一份好工作;找一份好工作为了干吗,为了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为了干吗,为了孩子上学。等于转一圈又转回来了。今年政协张泽群委员提出河南考生要比大城市的考生多考出100多分才能上好大学,这不仅仅是河南一个省的问题。我们上学的时候,早晨四五点起床,起床后上早自习,八点开始上课,晚上还有晚自习,到晚上九点半十点回家,回家以后可能还要再看一会儿书再睡觉,高中三年就是这样过的。后来听人说北京学生早晚自习都不用上,怎么做人差距这么大呢。现在从我的角度来讲,如果是在教育存在不公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我们也在北京安家落户了,我们算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从更深层面来讲,我更希望让孩子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生长,这对他的发展甚至对国家都是有意义的,教育本身是培养提高下一代素质的问题。第二,它是一个选拔人才的过程,你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公平环境,这恐怕是今年所有代表关注的,也是我们这些人关注的事情,这个问题我感触很深。  [15:58]

[主持人]:三位记者所关注的观点和民生都息息相关,也都是我们百姓和网友所关注的话题。我们现在看一下网友提出的问题。首先这位网友提出,请各位记者简要介绍法治记者如何报道两会的,重点报道法治类新闻还是全面关注各个方面的新闻呢?  [15:58]

[万静]:法治记者当然还是在重点报道法治类的新闻同时,也会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必要的关注,可能还是要突出本报的特色。  [15:58]

[马岳君]:我们完全赞同。  [15:59]

[主持人]:这次“两会”的访谈当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特别困难采访的情况,最后这个困境有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说采访有没有顺利进行?  [15:59]

[李吉斌]:也谈不上困难,在跑“两会”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新闻或者有新闻线索但找不到人。我在听小组会议的时候有一个代表发表了一个观点,当时国务院发布了对个人卖房征收20%税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他谈了一些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很新颖,我给他递纸条要采访。但是在小组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领导打来的,我出去接电话了,一回会场,要采访的代表没有了。我想可能代表散会了,回房间休息了,我就回去打房间电话,但是一直没有人接。因为当时会场是在四楼,我是一楼、四楼来回转,还是没有找到他,我后来看了他的房间号,大概可能从哪个电梯下来,我就去到电梯那儿碰运气。我走过去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人非常眼熟,当时他身上没有佩戴代表证,我感觉就是他,所以就大胆上前问他。问了他小组会议上的发言,最后采访做出来了。  [16:00]

[主持人]:有时候采访代表、委员还是要看缘分的。万记者是否碰到过这样的困境呢?  [16:00]

[万静]:每年上会都会碰到不同的困难,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我对这些困难,我觉得不以为意就可以了。做任何一项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和困难,如果把困难和阻挠当成一回事的话,那工作可能做不下去了。我做了三年上会记者了,我一直是跑人大,我印象中基层代表比较好接触。比如说农民工、村支书,他们还是挺愿意说的,这是好打交道。还有一些研究机构的人员,就是学者型的,像律师、教授都比较容易打交道。他们也愿意跟我们沟通,我们采访起来也比较顺利,他们能够提供很多我们想要的素材。而且他们的调研、提案和建议的质量都比较高,所以能够拿到一些有分量的素材。  [16:01]

[万静]:相对来说官员代表稍微难打交道,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禁忌,你采访层次越高的官员代表,你受到的约束就越多。比如要先提交采访提纲,报道写出来以后要让对方先审,这在两会上是特别让我们着急的。我们着急发稿,可是就得等,领导看完、改完才可以发,这个是最折磨人的。当然也不能说官员代表就不愿意谈,有时候确实是碰运气,比如全体会议的时候,人民大会堂大厅的时候你抓住他们,他们也愿意谈,即兴发挥的也很好。但是如果换一个场合,比如你要专访或者在小组审议会议的时候要访问他们,他们相对就要慎重一些。这可能跟他们本人的身份有关系。  [16:02]

[主持人]:万记者的回答也呼应了我们网友的一个提问,网友也关心到这个问题,请问三位记者对于基层的代表和高层领导代表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刚才万记者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李记者你采访过程中对于这两类代表有什么不同感受呢?  [16:02]

[李吉斌]:这两次“两会”我更多是采访了基层代表,官员代表可能涉及到身份问题,说话比较谨慎。这次“两会”我接触的几个官员还是非常配合的,比如广西高院院长、海南省海口市政法委书记,海口市政法委书记。我当时是没有采访提纲的,我说您作为政法委书记对法治建设肯定比较关注。当时他就坐下来谈如何加强法治建设建设,他做了几年工作也有一些思考,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我自己认为还是比较好。  [16:03]

[万静]:我也不是说官员代表都特别不好采访,也有他们愿意说的,而且敢说的,这就是热点。有一些官员还是很有思想的,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新闻报道机制是不是要做一些改革,很多制度安排或者约束,其实代表能够上“两会”就不是什么官员,就是代表,就是人民的代言人,就是参政议政的具体参加者,就没有什么身份区别了。可是为什么让我感觉官员代表和基层代表不一样,就是身份仍然在这上有体现,我们在新闻报道的机制上是不是做一些改革,让大家能够踊跃的说,参政议政的意识更加提高,可能效果更好一点。  [16:04]

[马岳君]:既然到了“两会”,以代表的身份来了,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现在就是人民代表,我们采访过程中对所有人保持一视同仁。说采访困难,也不是,但是采访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那天中午审议结束了,我当时想采访一个来自基层的代表西山煤电一中队的司机,是一个煤矿工人,我想采访关于安全生产的问题。当时我在做另外一个采访,他当时走了,我跟人大要了他的联系方式,其实给他准备的问题比较少,大概五六分钟就可以了,但是打电话他不接,那会儿大概是12点左右。后来我在12点到12点半之间连续打几个电话他都没有接,没有办法我就在大厅里等,一直坐到三点。大概两点五十左右这个代表给我回电话了,这样在他下午开会前抽出五六分钟把采访做完,然后我就回家改稿子了。我们做采访的时候一方面要拿出自己的选题,另一方面互相多体谅。  [16:05]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三位记者做客我们的直播间,也让网友们有机会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对“两会”有进一步的了解,由于时间的原因,本期访谈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16:05]